找到相关内容217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弥勒的佛教思想

    语已,既投入火中,与兔王母子并命。这也是慈氏一姓的由来。   这个故事生动说明,弥勒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的广大慈心观,既不论在什么情况下,“宁破骨髓出头脑,决不啖肉食众生”。他还制“断肉戒”,规定其...诸漏”的一介凡夫。因为弥勒作佛的比丘弟子,不在十大弟子与乃至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佛行的大阿罗汉之列,没有证到阿罗汉果,且弥勒在僧团中也没有什么威望,名气。甚或连名望很高,智慧第一的舍利佛,神通第一的目键连等...

    胡春业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649417.html
  • 《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》研究心得(上)

    皆是虚妄,莫对一切境界产生依赖,一切随缘,切莫信以为真,因为这皆是苦之来源。   独立的生活也恰如孤岛,要学习无论什么情况都能照顾自己,最重要的是照顾自己的心,不过临终时怎么办?能在自己的控制内吗?...意境虽远,我的心却是凡夫的心,不能控制地低沉,因为一桩人事问题而于心耿耿,百思不得其解。   是什么困住了我?“我”不是“无自性”吗?为什么还会如此烦恼?如此在意世间事?真的只是作茧自缚,而其实本来...

    廖翎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750369.html
  • 正念的品质

    总和,需要注意的是念头不一定是客观的。为什么我们要这样练习观察?因为透过这样反覆练习,你会从当中发现、找到它的真面目,什么情况下我会产生什么念头,在什么,情景之下我会有善恶念、喜怒、好恶跑出来,那么我...有特殊感受,你不觉得它有苦有荣,这有两种情况,一个是本身察觉能力不够,另外一个是真的无苦无乐,这要如何检别到底是无苦乐还是没有察觉?可以放松,重新把情景调回来感觉,你觉得苦,那就是苦受,觉得乐就是乐受...

    许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5453198.html
  • 恪守祖训 严格学修——记赵朴老与一诚法师

    严肃道风。”朴老把“遵守戒规、严肃道风”放在首位,作为一个根本问题来抓,可见严守戒律是十分重要的。 大会结束后不久,朴老指示我说:“教务部要派人下去,了解各地佛协贯彻六届佛代会情况,要狠抓...情况看,各地贯彻六届佛代会精神抓得很紧,也很认真,尤其是真如寺,一诚法师在京开会回去后,即召开了全寺僧众大会传达贯彻,组织学习讨论,在领会精神、提高认识的基础上,又组织大家联系实际找差距、定措施,搞得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4057793.html
  • 默契的配合 由衷的赞扬——记赵朴老与明旸法师

    中,广大僧众以不同形式同日军进行斗争的事例很多,也很感人。五台山的僧人是这样,上海的圆瑛法师、明旸法师也是这样,都是很典型的,但我们宣传不够。”我说:“对明旸法师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情况曾听人说过一些,具体是什么情况?”这时赵朴老简直忘了病痛,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圆瑛、明旸法师英勇抗日的动人事迹。 赵朴老带着钦佩的口气说,七七事变以后,国难临头,当时的圆瑛、明旸法师、正在庐山讲经弘法。在当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4357796.html
  • 修学杂谈(二)

    ,了解水波不二。 在意识与心中很清楚。 例如, 看透了一个人的本质, 与其相处时就知哪些事他能做出来,哪些不会做出来, 此人的习性是什么,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变化。 尽管念头在流动, 每时每刻在...修学杂谈(二)  △ 学佛,大家要明白一点,佛法不是悲观消极的,不是无奈的选择。很多人把佛法都扭曲了,都曲解了。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最初讲小乘法,讲苦集灭道,因为人只有知道苦、无常,才会去追求甜、乐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058291.html
  • 碎维学与佛法的关系

    一些树修剪成什么固定的形式,或是弯成什么样子,人经常就是这样子搞的。而相对于人来讲,这些自然界的东西是乱的。Fractals就是在一些混乱的情况里面,找到一些秩序--乱中有序。我觉得这种“乱中有序”才是...一个公设、换一个状况,然后过一过瘾,看看是怎么一回事;然后又再换一个公设过一过瘾,看看又是什么情况,当然他会发现结果都不一样。当他心还不清楚的时候,就会换一个状况试试看,然后又换另外一个状况弄一弄。如果...

    梁乃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1258644.html
  • 弥勒菩萨与中国佛教

    不啖肉,乃至成佛,制断肉戒。语已,即投火中,与兔王母子并命,这是慈氏一姓的由来。  这个故事生动的说明,弥勒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的广大慈心观,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,“宁破骨髓出头脑,绝不不啖肉食众生”的...是不能望其顶背。弥勒精神体现菩萨在艰苦条件下,行菩萨道,着重利他。于利他中实现自利,完成佛国依正庄严。  过五十六亿万年,弥勒当下生于阎浮提,证得佛果。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大致如下:  (1)自然条件:...

    释明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4559236.html
  • 《慧炬》给我的智慧

    形态又变化无穷,到底什么情况下才有“真水”不变而有自性的水?答案是无。至于日常我们见到的东西、触到的东西、听到的声音,均是在变动中呈现的。见到的东西,因光线在变,空气湿度在变,密度在变,其形色也因而有...《慧炬》给我的智慧  李钦安  “唯有智者以譬喻得解”,这是《法华经》中的一句话。在《慧炬杂志》登出的文章中,常常有引用这句话,每次当我看到时,便自然地沉入深思中。首先我想的是,什么叫作“智”?...

    李钦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563963.html
  • 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之影响——以日本庭园为视角

    念和当下即是的禅意识,在战时的日本实际上演变为鼓励士兵 “不要考虑任何历史和社会的情境,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作战”的一种精神武器,禅宗的“立处皆真”和“随处作主”也被解释为不管什么情况下的任何行为都是“真...

    赵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964600.html